来源:热搜 网址:http://www.siliconworld.cn/a/meishan.jiwu.com/ 康辉新材主营业务为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康辉新材营收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净利润分别亿元、亿元、亿元。学校空缺学位录满为止,报名不一定能录取,未被录取的不再另行协调学位,请家长理性对待并做好其他就学准备。(二)龙华第三小学、华育小学、龙为小学、清湖小学,接受居住在龙华街道范围内的转学插班申请。 关键词:很多失主找到了丢失的物品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徐丽娘绝非普通女子,是当朝重臣熊将军的女儿。关键词: 但作为杭州亚运会排球项目的比赛场地,如今场馆里的运动地板、扩声系统、照明系统等都进行了提升改造,全面对标亚运标准。“我们交通文艺频率于1999年开播,24小时接听听众打来的电话,定位就是爱心和责任。 重点推荐:用苹果手机拍照,这几个拍照技巧还不会,手机真是白买了! 1、鸣橹,读音为mínglǔ,汉语词语,亦作“鸣艣”。【于北国江南赏浪漫春景】4月29日至5月1日,在最美的春夏交接之际,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迎着大好春光,体验河畔踏青,与17组潜力非凡、风格多样的乐队一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迷人与浪漫。 才走到西际村,就看到村口的空地摆满了一堆堆装满蜜桔的水果筐,收蜜桔的卡车则在村道两边排起了长队。放眼望去,蜜桔树铺满了山坡,硕果满枝。 “花都没开,果就被全部定光了。”说到村里的蜜桔生产,西际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敏芬笑得合不拢嘴,“通过这几年的品牌打造,我们吸引来很多新的客商,蜜桔丰收,还不愁销量,收购价也从两元多涨到现在三元多一斤。” 近年来,西际村以蜜桔种植为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既有当地特色,又符合群众切身利益的乡村振兴之路。眼下,西际村正以打造有产业、有活力、有颜值、有内涵的“四有”新农村为抓手,擘画新阶段发展的新蓝图。 有产业 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西际村距三明市区1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半高山型村庄。西际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余扬炳介绍说,西际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黄泥山上粮食产量低,7000亩山林地中,荒地多达6600亩。改革开放后,依靠种植蜜桔、芦柑等水果,大部分西际人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但由于交通条件受制约、种植技术跟不上、市场行情不稳定,西际人的“蜜桔致富路”走得缓慢。 1996年5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西际村调研并提出殷切期望。西际村深受鼓舞、牢记嘱托,27年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一把红旗插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基地”的产业机制,村两委牵头,选派党员、代表外出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鼓励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带动村民开荒种桔。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拓宽道路、硬化机耕路、修建交易市场等。 “原来我只种了1000多棵果树,现在种了4000多棵,产值也从原来的几万元到现在的三四十万元,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楼,添了不少家电,也买上了小汽车……”西际村的种植大户余安增告诉记者,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据介绍,西际蜜桔先后获得了全国柑桔协会年会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自2018年起,西际村每年都举办柑桔采摘节活动,2021年创新采取线上直播推介模式。今年西际村柑桔总面积6150亩,蜜桔产量预计2400万斤,总产值预计7000万元,全村人均蜜桔产业收入预计突破9万元。前不久,“首农夏商携手京闽协作 红色三明西际蜜桔首发车”开进北京,西际蜜桔走进首都大市场,加强了京闽协作、山海协作。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分享的事情,西际蜜桔作为本次杭州亚运会的供应水果之一,每天向亚运村供货600件。”余扬炳笑着说,换个角度来看,西际蜜桔算是首次通过官方渠道“冲出国门”。 有内涵 把握乡村文化关键点 西际村全村以山林为主要地形,仅有一条主通道通往外界。特殊的地理区位让西际村在土地革命时期成为红军重要的物资转运站,自1933年起,红军“三进三出”西际村。因此,如何利用好“红军村”的优势,开发红色文旅项目,成为西际村展的又一课题。 “为此,村里协调文旅部门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保护修缮村内红色革命遗址,建立起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余扬炳介绍,西际村现有西际红军物资陈列馆、余宁助客栈和打铁铺遗址等教学场地5处,红军体验区1个,红色文化讲解员5名,充分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的教学资源,吸引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市内外群众来村参观学习,在打造党性教育品牌的同时也成功为村内农家乐、民宿引流,成为西际村民致富增收的又一来源。 陈敏芬告诉记者,村委会还深学深用本村传承了600年的“余氏家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由“余氏家训”改编的西际村规民约于2021年列入福建省第一批20个优秀村规民约之一,西际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 有颜值 打造乡村面貌示范点 “近几年,西际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千万元用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余扬炳介绍说,一方面,全村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依托有千年历史的洋房岭石板路和溪穴密布的峰岚溪谷生态水系项目,以及有百余年历史的西际老村片区农房斜屋面改造和文化提升项目等,让老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峰岚溪谷已成为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旅游胜地,其中一处为“红军宿营地”的民房还在村民支持下改造成为“工农红军西际物资陈列馆”。 在村庄建设方面,西际村党支部积极同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三明学院交流共建,2021年在村内开展“乡村振兴人民墙绘”活动,围绕“蜜桔丰收”“红军三进三出”等西际元素在村部、幼儿园、红军物资转运站等重要节点的墙面处进行彩绘。 如今的西际,俨然成为了兼具地域风貌、乡愁记忆与文化传承于一身的美丽村庄。 陈敏芬说,为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西际村党支部突破传统农业村发展局限,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挖掘整合树德堂、余宁助客栈等文旅资源,差异化设计打造柑桔采摘、农耕体验、重温历史、研学旅游等“生态农村游”“红色记忆游”微游精品线路,同时,鼓励农户发展家庭农场,党支部牵头、协会运作,向市民发起“认养一棵树·收获一筐桔”活动,观光对象实现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跨越。 谢月妮 摄 有机制 明确乡村建设落脚点 培育“红色头雁”、建设“红色阵地”、激活“红色引擎”,让乡村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村民是西际村党支部工作的大事、要事。余扬炳表示,作为先锋队和服务生,西际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强治理、惠民生,多年来实施柑桔病虫害防治、品牌提升、道路硬化等项目,特别是于2016年自筹资金700余万完成沙阳—西际3.47公里道路修建,拓展蜜桔销售之路,获得村民认可。 除了自身快速发展,西际村还致力于帮扶、共建,2018年,西际村作为“主村”,同相邻的高山村、龙泉村实施了三元区首个“跨村联建”项目,成立起“龙际山”联村党总支。4年间,西际村牵头争取联村项目资金共3000余万元,先后实施西际红色旅游提升、高山林下种植产业发展等46个项目,打造了西际—高山万亩市级柑橘现代产业园,为联村发展注入再生动力,并为全区“跨村联建”深入探索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西际村坚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向上积极争取人才、向外大力回引人才、向内下力培育人才。2018年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迎来驻村第一书记2名、书记助理3名、党建指导员2名、挂村工作队8名、农业专家数名,精准申报产业项目8个、向上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给西际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建立在外人才联系服务机制,搭建乡贤联系家乡、服务家乡的渠道,动员乡贤回乡参与家乡建设,成功回引退役军人3名、电商达人2名、大学生3名、退休教师1名;积极吸收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等6人加入党员队伍,大力推荐3名“土专家”“新农人”竞选市、区人大代表和党代表,鼓励他们将发展问题呈上去、将发展政策带回来,为乡村进一步发展蝶变拓思路、添动力。 |